
元宇宙+虚拟IP路径初探
1.打造用户通往元宇宙的虚拟化身
元宇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3D却又无比真实的网络空间,而用户将化身成虚拟人的形象参与,这将重新定义用户的交互对象与交互方式。在未来,人们将通过虚拟化身参与社交、游戏、以及各类娱乐和商业活动。
用户化身成为人类在元宇宙的通行证和身份标识。同时,单一、静态、大同小异的虚拟角色并不能满足元宇宙对“身份”的定义,人们对虚拟形象充满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各种虚拟人类也将向着丰满与健全的化身形态出现。
2.打造虚拟偶像
一个个备受瞩目的虚拟偶像使得虚拟人产业为人所熟知。一方面,虚拟偶像满足了追星一族对偶像的幻想和寄托。虚拟偶像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形象开发和内容开发上具有更强的可拓展性,并能够随着潮流风向进行迭代和升级。且虚拟偶像的“可控性”更强,不存在演唱“车祸”现场、人设坍塌等打破粉丝期望的行为。
另一方面,虚拟偶像商业开发潜力大,也为诸如演艺活动、直播带货等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增长点。虚拟偶像不需要休息、寿命趋近无限,且展现出更加精准和强大的“业务能力”。众多的粉丝基础使得虚拟偶像在商演、代言等商业演出中都有不亚于真人偶像的影响力。据艾媒数据,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带动的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
3.重塑商业模式的虚拟员工
元宇宙不仅重新定义了网络空间,还将变革实体产业的商业模式。各种增强现实技术和虚实交互模式将重塑实体产业内容资源的表现形式,升级传统产品和服务为受众带来的体验。目前,虚拟人在多个实体场景已经落地。
传播行业,芒果TV推出首个虚拟主持人YAOYAO,并与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文旅行业,商谈科技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虚拟讲解员小糖,为现场来宾讲解内容;此外,虚拟客服、虚拟教师、虚拟医生等虚拟人也开始应用于各种服务场景中。

虚拟人产业元宇宙化的建议
虚拟人技术融合了包括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渲染技术、语音识别等技术,目前各类技术仍需加强交互和串联应用,以提升虚拟人制作水平以及降低制作门槛。
虚拟人在拟人化的同时还需展现出更具特色和风格的美学表达。尤其对于用户的虚拟化身,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自由打造和想象的空间,展现虚拟化身的各异风格。
虚拟人同样需要发展“内在美”,如何打造具备超强“业务能力”的虚拟偶像,如何打造更具智慧的虚拟从业者,以及如何让用户打造反映自身性格的化身还有待探索。
探索与产业结合的路径,虚拟人能够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尤其对于服务业。但目前,虚拟人的应用场景还有限,更多赋能和变革产业的潜力有待开发。

本文来自阿龙投稿,不代表链科天下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nknews.cc/daliynews/2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