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被征用民用资源的溯源和价值问题。评估民用资源虽然不像鉴宝那样困难,但要搞清楚每一项民用资源,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造价高、由新品向堪用品过渡的民用资源价值几何,并非易事。
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可以保证民用资源的购买时间、购买价格等都可查询追溯。价值评估单位则可依据购买时间和价格,综合资源使用时长和频率、损耗情况、当前市场价格等各类因素,对被征用时民用资源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对合理的评估,并将相关数据和报价存于区块中,其他部门也可同步接收信息,且难以修改,有力支撑后续补偿标准的制订。
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征用过程的规范性和公平性。相关单位只要将“民用资源属于谁、是否征用、是否需要改装改造、何时交接、何时使用完成、是否灭失”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就可以让其他相关单位同步共享这些信息,实现“每走一步、有目共睹”,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第三,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补偿的自动化。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能够通过代码强制执行既定协议。在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工作中,只要组织征用单位、协调单位、被征用主体达成共识、共同编码,形成智能合约,补偿行动就会在区块链等技术支撑下自动执行、及时落实,最大程度保护被征用主体积极性。

例如,初始的资源购买价格不准确,那么,势必影响其后的价值评估、补偿标准确定等,造成一错百错、错上加错。因此,必须加大信息监督力度,加强区块链与其他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以源头信息的精准,确保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的科学合理。
本文来自阿龙投稿,不代表链科天下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nknews.cc/blockchain/13958.html